1. 写杭州的还有这么首词:”南高峰。北高峰。惨淡烟霞洞。宋高宗,一场空。吴山依旧酒旗风。两度江南梦。”总是会和时局有点像。
2. 这几句保存—-泰戈尔:满月啊/你是人间的心跳/从何处莫名的天空/静悄悄地带来/我秘藏的苦恋。
3. 朝云暮雨,都变了梦里阳台。元人贯云石这首殿前欢,细腻处动人。
4. 苏东坡《超然台记》云:”大凡外物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值得观赏就会使人快乐,不一定非要奇异壮美。吃酒槽饮淡酒,都能使人醉倒,吃瓜果蔬菜野草树皮,都可以使人饱腹。以此类推,我到哪里找不到快乐?”东坡就是这样豁达的一个人。
5. 李白写过一篇《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便是说,天地是万物的旅馆,光阴是历代的过客。所言如此,今何不豁达?
6. 夕露沾芳草,斜阳带远村。秦观词。
7. 饮马峡,那是一个建在大漠上的小站。远方有一座矿场,和高高的烟卤。我看着她一个人走上站台,孤零零的,没有人来接,无限凄凉。——赖瑞和《杜甫的五城》句选。
8. 韦庄的词是极美的,单单这四句就足见才情: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炉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又比如他写年少时经过青楼,“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丝毫不让人觉得厌恶。
9. 倘若你远远地离开,我会同山、同水,同隔开我们的城市一起,把你爱恋。(罗马尼亚诗人 索雷斯库)
10. 当他们腐坏的政敌早已灰飞烟灭的时候,他们的英名将久远长存,受人景仰。
11. 博尔赫斯说这一节诗让他振奋:我不会活到老得看不见壮阔夜色升空,天边有一片比较世界还大的云,还有一个由眼睛组成的怪兽。(切斯特顿《第二个童年》)恩,让夜晚化为夜晚。
12. 沈从文的《月下小景》,却是一篇比散文还要优美的小说。那一对恋爱中青年男女的对唱,却为何不能使巫师动容呢?女孩说”吹春天的风,吹温柔的风,把花吹开,不要把花吹落“。男孩对唱道,”有翅膀的鸟虽然可以飞上天空,没有翅膀的我却可以飞入你的心里“。
13. 夜读一篇沈从文小说《扇陀》,故事离奇,不过想抄录的却是这句话:“据说知识阶级,若为政府蔑视过久时节,性之所迁,喜发牢骚,诅咒政府,常有话说,只须政府当局,稍稍懂事,应酬有方,就可无事。”对照现实,例外自然有,但基本如此。
14. 陶渊明《命子一首》有句:福不虚至,祸亦易来。实是人生箴言。
15. 自古才情一体方见动人,譬若纳兰语“一种情深,十分心苦”。
16. 纳兰词《海棠春》 有一句,个人认为算得是神来之笔: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尤其是后半句,月在花飞处,多么大胆凄美的审美观。
17. “昔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此宋词人韩元吉句,怎能不让劳燕纷飞的人们堪哀呢。
18. 庄子说,“古之至人,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即古昔至德之人,虚怀而游世间,必先安立己道,然后拯救他人,未有己身不存而能接物者。是这个理,而且可以扩展一下。
19. 古人怨婚,古诗十九首第八首中说:“千里远结婚,悠悠隔山陂。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朱自清评为“怨而不怒”。哎,这“无可奈何的自慰”。
20. 顺应自然,老子也这么认为。原来老子亦曾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在道之上。
21. 然隐逸又是另一种信仰。”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姜夔词《少年游》)只留下两人世界,花柳溪舟,与世无争去也。
22. 翻到柳永的一首词《十二时》,里面有这一句,颇觉伤感:怎得伊来,重谐云雨,再整馀香被。祝告天发愿,从今永无抛弃。
23. 辛弃疾词《鹧鸪天》:“万事纷纷一笑中。渊明把菊对秋风。”然秋风不解万事纷,奈何。
24. 辛弃疾词《最高楼》句:种花事业无人问,惜花情绪只天知。唉,直追李后主句“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啊。
25. 风景即是微笑,两个腰正在相爱。(《寂静》)
26. 以前对纳兰词很不屑,为了凑齐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一套“词系列”,才买了纳兰词,翻读之下,才觉得原来是好的,王国维评价亦有道理。
27. “奴如飞絮,郎如流水,相沾便肯相随。”(秦观词《望海潮》)。古人这爱情观,容易招致现代独立女性批评,然而不能否认,这水流飞絮般的情,总教人神往。
28. 在《聊斋志异》中读到一则故事《犬奸》,篇幅很短,讲一妇人与家犬发生性关系,犬因此咬死其夫,最后妇人与犬竟为官府拿去展览、成了敛财的工具。骇人。
29. 其人素未闻知,而读其词甚佳,尤末两句最为凄迷:饮散离亭西去,浮生常恨飘蓬。因头烟柳渐重重。淡云孤雁远,寒日暮天红。今夜画船何处,潮平淮月朦胧。酒醒人静奈愁浓。残灯孤枕梦,轻浪五更风。(五代徐昌图《临江仙》)
30. 姜夔写过一首词,题为《凄凉犯》,真真和了多少现代人的心境——凄凉二字。道是:追念西湖上,小舫携歌,晚花行乐。旧游在否?想如今、翠凋红落。漫写羊裙,等新雁来时系著。怕匆匆,不肯寄与误后约。
31. 问他何处最情浓?却道“小梅摇落不禁风”。(辛弃疾句)
32. 辛弃疾满江红句: ”还记得眉来眼去,水光山色“。
33. 辛弃疾《满庭芳》句:明日五湖佳兴,扁舟去一笑谁知。
34. 冯梦龙《情史》,其中灵异故事,有《聊斋》之感。有些实有历史人物又情节大胆的,也只有在如今的一些“特殊”电影里方能看到,如“淫尸”一节,“范晔《后汉书》曰,‘赤眉发掘诸陵,取宝货,污辱吕后。凡有玉匣者,皆如生,故赤眉多行淫秽”。此处吕后应指刘邦夫人吕后吧,心狠手辣一代风云女子,却是如此下场。
35. 张岱《陶庵梦忆》,最喜”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西湖中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及至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这种偶遇,真是痴人才能享有。
36.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金瓶梅词话》还算老实,第三十八回447页,在”淫器“一词后面,标注”以下删去三百二十四字“。古人的活色生香,就这般遭了阉割(另外还有多处)。据说真正足本的金瓶梅,国内根本没有。真是对不起炎黄祖先。
37.《醉菩提传》为济公小传。将济公之命与杜甫、姜白石比较,同样都是穷人,同样都是较友广且不乏富贵之友,和尚自个的生活逍遥快乐,诗人自个的生活却是苦逼不堪。这和尚是罗汉爷化身,奈何?
38. 还珠楼主写杜甫传,把个杜甫生平用武侠小说的笔调写来,倒也生动活泼。杜甫原来交友不但广,而且友人中不乏官至相位者,只是自己依然过得穷困潦倒,常靠他人接济度日。后人姜白石命运与他相似。
39. 梁实秋的一篇《忆老舍》,对于从小受了大陆教科书教育的人来说弥足珍贵:老舍原来死得糊里糊涂(极有可能被红卫兵打死而非投湖自尽),死后骨灰盒中连骨灰都没有;但是这个老舍却在生前写诗歌颂他所在的“新社会”,”晚年逢盛世,日夕百无忧“。何其悲哀!
40. 梁实秋雅舍小品《中年》一文:“中年的妙趣,在于相当的认识人生,认识自己,从而作自己能作的事,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这也是一种豁达了,人都说到中年万事操心,他却品着妙趣。我但愿自己中年之前,便能真正通达这番意思。
41. 《世说新语》印象最深者两则故事:一是王徽之雪夜乘酒兴访友,天明赶至却不入友家门而返,“乘兴而去,尽兴而归”,举止超乎常人,极尽洒脱;二是桓公率军出征,船队中有军士经三峡时抓到一只小猿,母猿一路哀哭号叫,跟随一百多里后终于跃至船上,上船即刻气绝,剖腹看,肚中肠皆已断。
42. 明人张岱写浙江天台山,说天台多有牡丹。这个说法我却闻所未闻,只知道天台山顶杜鹃花出名。或许当时天台自有牡丹也未必。
43. 白居易诗:自从苦学空门法,销尽平生种种心。唐人好佛,诗中每写寺院,总能情景优美,意境清雅。再譬如“白居易《遗爱寺》: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44. 读《东坡禅话》(中华书局 李勃洋著),才知唐代诗人王维名及字之由来:原来他信奉佛教,“维”字取佛教中维摩诘居士之“维”,字摩诘,当然是取其中“摩诘”两字了。我观《维摩诘经》,虽然经中不乏哲理思辩,但神话亦充斥其间。
45. 读《隔帘花影》,里头提到一书曰《嫖经》。古人竟取这样的书名?网上一搜,还真有此书,甚是惊奇——原是明代的书,后又改名为《青楼韵语》。但说此书绝非诲淫之作,却是行叛逆之道。
46. 周劭的文章《雪夜闭门谈禁书》中,提到“禁书之最,自然要推近年发生的那本作者被一个国家缺席判处死刑并悬赏巨金欲杀死他的书了“。此书究竟是何书?三思之后仍不得其解。可有谁点明了?
47. ”欢愉不是得到或是给予,只有在相互给予,并且能够唤起另一方赠与的愿望时,欢愉才能存在“——法国哲学家安德列-高兹,在临终前写给妻子的情书《致D》中如是说。此话形容肉体欢愉时尤为真切;事实上,高兹老人家也是在得到肉体欢愉后说的这番话。
48.聂鲁达最好的诗是写女人的诗,而写女人最好的部分是写乳房,其次是写女人的阴部和臀部。乳房是月亮做的金色面包,阴部是湿润的苔藓,这是聂鲁达喜欢用的比喻。
49.“听真理的人并弱于讲真理的人”,语出纪伯伦的《沙与沫》。这句话很好地提示了一个真理现象。
50.终日闲居是苦事,偶得闲居,一册诗书,也可使你与这被霾化的世界握手言和。“一院露光团作雨,四山花影下如潮”,多美。人啊,是不能缺少诗情画意的。
51.木心的文章我是喜欢的,但他的《文学回忆录》,厚厚一本,说是陈丹青等人根据听课笔记而成,不免让人担心这本书的内容不纯是木心自己的,毕竟“托名”的事历来就有。
52.木心是个文化人,但他笔下我最喜欢的标题是这个:我纷纷的情欲。“纷纷”两个字形容情欲,可不是一般文化人能想到的。
53.厚厚的《卡瓦菲斯诗集》里,最好的一首诗竟然是我第一次读到那首《城市》,我以为这是卡瓦菲斯最好的诗作——这城市将尾随着你……
54.博尔赫斯的小说,不及他的诗句吸引我。或许是翻译的缘故,小说读着读着便走了神。
55.“我相信世界就像相信一朵雏菊,因为我看到了它”——佩索阿《守羊人》。最近发现的几个西方诗人,似乎都喜欢用诗讲哲学,尽管诗人说“我没有哲学,我有的是感觉”。
56.写诗的人需要激情,苦难,各种折磨;然而,天真这种品质亦极为重要。
57.读到一句话,“人生流离,书是故乡”。颇喜。
58.泰戈尔宜少年儿童时就开始读,聂鲁达宜成年后读——《疑问集》是个例外。
59.间隔又重读了几章《金瓶梅》,再次感慨兰陵笑笑生是个天才。他写那事,用“鸣砸有声”四个字,真是绝;不知道在他之前有没有人这样写过。
60.就名著而言,最不虚言的还是得数咱中国的“五大名著”;国外的名著,大概由于中间隔着一层翻译的缘故(包括学术类名著),名不副实的成分终究不少。
61.毛姆有一篇小说里说,“在这世上,你难得找到一个勇于掌握自己人生轨迹的人。倘若果真找到,那就值得好好看看此人了”。作为小说,这个开头挺吸引人。
62.“鸟与女萝,施予松柏。未见君子,忧心弈弈。即见君子,庶几说怿。”老实说《诗经》太有文化,生僻字不少;然而确实很美——《诗经名物图解》很好地发现了这份美。
63.诗人,他绝不多愁善感,然而他的确那么灵敏地在感知这个世界,乃至宇宙。“提意见乃出卖自己。没意见乃存在。对每件事都有意见乃成诗人。”语出佩索阿《不安之书》。
64.“大自然是一个无限的圆球,其圆心无处不在,而圆周则不在任何地方。”博尔赫斯引用的这句帕斯卡的话,挺有意味,能够从宇宙看到更远的宇宙。
65.“她优美地走着,就像夜色一样。”博尔赫斯对拜伦多有誉美之词,这句拜伦的诗,的确非凡。
66.“一切近的东西都将远去。”博尔赫斯引用哥德的一句诗,与我们的内心如此契合,是生活的真相。
67.唐人司空图《诗品》,句有《诗经之美》,譬如“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68.季羡林的《牛棚杂记》史料价值还是不错的,但他的思考却不深——文革为什么能够发生?他用“自己没有能力回答”收尾,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终究让人失望。巴金的《随想录》亦如是。这是他们这一代知识分子的局限性。
69.讲孔子的,我以为张荫麟《中国史纲》中一句话最为贴切,“教育是孔子心爱的职业,政治是他的抱负,淑世是他的理想”。这句话的核心是“政治”,通俗地讲即“当官”。古代读书人视“当官”为体现自身价值的唯一出路,原因并不仅仅是古时候可选的职业少。孔子不能免俗,孔子身后的中国人,千年来亦随了他的老路。中国的官文化源远流长、深入人髓,孔子其实是个大源头啊。
70.叶灵凤《书淫艳异录》所收异事甚多,其中讲到土耳其,“土耳其的女性,她们所受的性教育,比今日任何文明国家的自由女性所受者为多,但这一切仅以娱乐丈夫为目的。她们从小所娴习的舞艺,就不外是性的动作的韵律化,艺术化而言”。人类制定各种奇怪的规定、教条,最核心的目的不过是为了获取“性的特权”。我以为,一切特权,归根结底便是“性的特权”。
71.鲁迅《故事新编》,最喜欢的一篇是《铸剑》,多年后重读,仍觉这故事充满精神气。
72.“香径晚风寒,月在花飞处。”以前对纳兰词多有不屑,为了凑齐上海古籍的一套“词系列”,才买了纳兰词,翻读之下,才觉得纳兰词是好的。王国维评价也在理。
73.唐僧多佳句,此言不虚。无可上人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又曰“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都是妙句天成。
74.一个法国学者写了一本关于中国“上山下乡”运动的专著,叫作《失落的一代》,说得倒也比较透彻。“当权者拥有对人民的极大权力,而老百姓为保护自身权益几乎无路可走”。失落的一代也可以说是懦弱的一代,当然,从小就被愚民教育,怨不得他们,只能怨台上的人。
75.木心在《素履之往》中,留下了一句很动人的话,“不嫉妒别人与你相对微笑,我只爱你的侧影”。
76.“我很喜欢跟你做爱,”她说,“如果手术做完后你成了个植物人,我还能不能跟你做爱?”她问。“当然可以。”A.J.说。很喜欢《岛上书店》这段描述。曾经有个姑娘当面问我是否喜欢和她做爱,我没回答她。我当时应该告诉她的。
77.“你从一个地方跑到另一个地方,但你还是你。你没办法从自己身体里面逃离出去。”在海明威《太阳照常升起》之前,我就早明白了这个道理:身体是心的枷锁,但是环境影响身体,进而影响你的心。城市之中,种种欲望攻心,毕竟和居于远村乡野不同。然而你没法想居于哪就居于哪,这才是生活最严酷的枷锁。
78.近人治史,吕思勉的书值得看,譬如《三国史话》,既有通俗性,也颇有思想见解。观史越多,越能印证“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
79.“蔡君謨老病不能飲,則烹而玩之。吕行甫好藏墨而不能書,則時磨而小啜之。”语出《東坡題跋》,東坡语。喜墨卻不能書,小啜而飲,痴到天真。
80.“丘啊!只要改变你的骄傲外貌,抛弃你的智慧,就可成为君子了。”林语堂《老子的智慧》,哈哈,浮想联翩。
81.美国人比尔寻访中国的隐士,在故人们的坟头凭吊,这份情怀,欣赏者几人?他对中国古诗的欣赏亦很值得一提,比如《禅的行囊》中引用的这首白居易的五言《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
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能不喜欢么?
82.“恋爱中的母猫
穿过崩塌的灶坑
幽会去了”
语出《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松尾芭蕉俳句300》。这句诗有如猫的叫春般令人印象深刻,却比猫叫春美得多。
83.“在那回旅行的夜车的窗口,
想到了
我的前途的悲哀。”
石川啄木《事物的味道,我尝得太早了》。作者英年早逝,只活了26岁。哎,我也有过他那样悲哀的时刻,你没有么?
84.翻阅《历代名家册页》,偶得“林间萧散处,世外一闲人”之句,大喜,原始出处不明,诚可想不可及之理想。又譬如东坡”何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壶酒,一张琴而已”。“而已”这两个字颇入哲学之境,记得年轻时吾曾自聊一句,“我只是什么都没有而已”。只是为这两字,怕一生求而不得。
85.“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罪霏。”句出《小雅•采薇》,诚是融情於景的千古佳句。
86.吾喜东坡书法久之,读东坡论书,谓“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实非一般书家能悟此。
87.元曲有“喜春来”,摘得无名氏句“座间明月清风我,门外红尘紫陌他”,真正潇洒明白人生。
88.读《苕溪渔隐丛话》,得山谷题白兆山句“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堪比“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胡仔《苕溪渔隐》吾久慕之,耐何只寻得下册;胡仔之渔隐,亦吾向往之。
89.案头久置渊明全集,耐何本人读书不求甚解,虽喜渊明,但无半点理论建树。《苕溪渔隐》有句评,记之:“谢所以不及陶者,康乐之诗精工,渊明之诗,质而自然耳。”
90.又得句,“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亦喜之。渭水诗者,亦喜“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
91.阮籍“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真性情。
92.得秦少游题扇头小诗,“绝岛烟生树,秋江拍浪空”,亦如获至宝。
93.“清风明月两闲人”,想起太白“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清风有道骨,亦有韵骨。
94. 《西洲曲》南朝乐府民歌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想起朱自清《荷塘月色》似乎引用过。“莲花何田田”,四季最为风雅。
95.張云叟“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人一生总能有一两句神來之笔。
96.“花浓春寺靜,竹细野池幽”,可爱之处全在一个“野”字。吾自号“绿野山人”,出处用稼秆词,亦为自满自足。
97.怀素《自叙帖》诚乃草书神品,书中颇多佳句,最喜一诗:“远锡无前侣,孤云寄太虚。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
98.近读白先勇小说集《纽约客》,小说之佳诚是意外发现。《夜曲》等篇,以那十年为背景,颇有意外。“在自己的国家里,死无葬身之地,实在寒透了心”,小说女主的肺腑之言,在历史的长河中足可振耳发聩。
99.读好逑传、玉娇梨,才子佳人小说,时人无论年岁大小,均自称我学生,而称对方为兄。是一种文化风度也。
100.山厚者泉原,山奇者泉奇,山清者泉清,山幽者泉幽。明人田子艺煮泉小品,是谓佳言。
101.茶之精绝者,其白合未开,其细如麦,盖得青阳之轻清者也。宋人黄儒品茶要录。
10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五柳先生传此言,甚合己意。
103.在我不再期待性爱之时,还有人这么急切地想和我做爱,这实在令人振奋,让我似乎重获新生,这份礼物可不轻;在身体活跃的高峰时节,女人的自我常常泯灭于性活动之中,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才慢慢找到性以外的自我存在,有些人可能永远都找不到。
——戴安娜阿西尔《暮色将近》,如此女子,诚为罕见。
104.“所以一个人老做一种职业,老只觉着是“一种”职业,那真是一条死路!”读朱自清先生散文《儿女》,原来那个时候的大家人物,对职场职业就有了这般洞见,无奈世间人多无奈。
105.“无产阶级” 这个词的英文来自拉丁文,该拉丁文短语直译为 “那些生产后代的人”,可以说很贴切子。在古罗马,那些穷到没办法向他们征说的最贫穷的市民,对政府来说唯一的用处就是生孩子了,源源不断驰生儿子,为军队做好储备。
——原来是这般意思。
106.“社会中似乎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一个人的工作越是明显地对他人有益,他得到的酬劳就越低。”2022年读的一本颇值得一提的书,虽然对“狗屁工作”无情地进行了批判,然而对普罗大众,在现实面前这只能是呓语。所以问题就变成仅仅是,自己是不是这大众中的一员?
107.怪不得马克思自己生前就指斥有些人以 《资本论》卷一作一切的标榜实为 麻俗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又否认自己为“马克恩主义者”。——黄仁宇《关系千万重》中读到此句,倒是新鲜。
108.“上帝和不朽,宗教的这两大根本教义,虽然仍然无法论证,但我们并不能说它们是绝对不可能的。”是啊,既然科学尚无法实证,又如何绝对呢。
109.明太祖有方法统治学校、屠杀学生,可是,他没办法办社学,也没办法
使人民读他的《大诰》。有生死人之权,有富贵贫贱人之权,而终于无人读他、藏他的 “至宝”,不要说读,人民甚至连看都没有看见,这大概是专制独裁者应有的、共有的悲哀吧!——民国时有谓四大名传,吴晗先生的《朱元璋传》最可一看。只不过吴先生没想到的是,他又是如何、为何经历了他自己的那一切。
110.我想和你一起生活
在某个小镇,
共享无尽的黄昏
和绵绵不绝的钟声。
——文艺、浪漫,又寄托了人类宏大的理想。出自俄国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关于女诗人的背景介绍是一段厚重的历史,一直延续到今日。这首诗为诗集《我想和你一起生活》的同名诗,陈黎张芬龄译。
111.记得
我需要你身体的权威,
像墓碑般压在我身上,
活埋我吧!
——出自诗人凯瑟,据译者所言,“她的诗对生理的描述与情欲的处理颇为坦率,爱与失落,生与死,是她经常触及的主题”。诗集《我想和你一起生活》,陈黎张芬龄译。
112.一颗痣因肉体的白
成为一座岛:我想念
你衣服里波光万顷的海”
——《我想和你一起生活》译者陈黎的诗《小宇宙》,喜欢,坦率而不凡。
113.“虽然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但是,对我而言,真正的满足就是树木摇曳的声音、潺潺河水声、山林问鸟儿的吗唱、野兽的低吟、各种虫儿的叫声以及夜空中阴晴圆缺的明月、美味的蔬菜、木柴燃烧时的𡃇孵啪啪声、 非常和蔼而精神矍铄的爷爷奶奶们,以及与家人在一起的闲暇时光。”
——位田惠美 《里山简单生活》,记录一个80后日本女性的山间“隐居”生活。值得思考和向往。
114.一个人在让他自己安心于无所事事之前必须有所准备。他一定得有存款可以提取,一定要有能力投入源源不竭的退想幻梦,一定得在内心深处是个诗人。
——英国作家普里斯特利在散文《我想和你一起生活》中的表述。我之所以摘录此句,主要是“内心深处是个诗人”这一点打动了我,哈哈,虽然不可能做到无所事事也能生存。
115.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不错的职业,比如替报刊撰稿、在国会里为选民服务、参加童事会或签署官方文件,但无论这些职业有多好、多受人尊崇,从事这些职业的人都无法与手拿铲子的园丁相提并论。
——恰佩克《一个园丁的一年》,关于园丁生活的一本小书,封面宣传很吓人,说本书在全球已卖出5000万册,不太令人置信。不过,我又何尝不想成为一个园丁呢。当然,我的园丁指南会是咱古人写的《长物志》。
116.座间明月清风我,门外红尘紫陌他。
——元曲集《阳春白雪》,作者无名氏。诚为知心益友。
117.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我们有时度过一个亲密的夜
在一间生疏的房里,它白昼时
是什么模样,我们都无从认识,更不必说它的过去未来。
——冯至《十四行集》,最喜欢的一首冯至的诗,一直将诗题记作”旅店的一夜”,也许是更好。
118.“据专家考订,王维住入辋川别墅,最晚在天宝三载,合公元七四四年,那年他四十三岁”。
——四十五岁,装修农村老宅,想起我们的将来,既漫长又短暂。话说作者一定很喜欢王维,所以写了这本小说《春山》。王维不喜李白的诗?我却两个都爱。
119.我们身上某根骨头里的分子也不会想到它所组成的身体拥有意识,不会想到它组成了我们的整体。
——《哲学对话录》(欧内斯特著,徐梦译),确实是个很有哲学意思的提问。宇宙本身是否有意识?这也是我的一个问题,而答案是有。
120.语言的自杀:“最最亲爱的领袖,万岁,万万岁!”
——出自马悦然的《俳句一百首》,他是瑞典人,却能如此深刻洞察“语言的自杀”,到底是个中国通。
121.叔本华在《人生的智慧》中说,“一般而言,人们的内在都非常贫乏,大多数早已不必在贫困中挣扎的人实际上和仍然深陷其中的人一样感到不满”。诚然如此,何以那些不必为物质担忧的人,却依然整天活在焦虑之中。
122.“性高潮是一次忘记,它让人类暂时忘记被永恒压迫着的存在的残缺性,忘记自己县花一现的渺小存在。如此不可或缺的一刻,着实让人为之着迷。”
语出《哲学家与爱 从苏格拉底到波伏娃》。我们对性高潮,有同样的认知。这世上让人感到极其厌恶的虚假,除却政治上的欺骗,假装性高潮也是一例了。
123.吕思勉的历史著作,毕竟有学术和思想眼光,自然不同于现今那些历史题材的所谓畅销书。譬如吕先生《中国通史》论政体一章,以历史的脉络论,“至于民主政治,則其道迹更多了。我們简直可以說:古代是確有道道的度,而後夾才破墩掉的。元始的制度,總是民主的。到後來,各方面的利害衝突既深;政治的性質,亦益複雜;才變而由少數人專斷。這是普遍的現象,無足懷疑的。有人說:中國自古就是專制,國人的政治能力,實在不及西人,固然抹殺史實;有人舉此等民權遺迹以自豪,也是可以不必的”。那么,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也是对的,人类并不总是在进步。这片土地上苦大政府主义,可谓久矣。
124.读冯至《杜甫传》,感慨良多。冯至先生是诗人,也是杜甫研究的权威人士,故欲读杜甫传者,冯先生的书则为必读。我何以读之感慨?譬如,“杜甫一方面被武穷压迫,被事业心驱使,为了求得一个官职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他四十岁后,不但穷,身体也渐渐衰弱了”。杜甫的晚年,实在是比五柳先生还不堪——都为贫困所陷,前者流离失所,后者到底还有个固定居所。
125.又读《李白传》,“庄子不能道遥遨游,孔子亡去而无人哭泣。李这一生,就是在对庄子和孔子的追慕中走过来的,他想当庄子想当孔子。其结果是,他既做不了庄子也做不了孔子”。亦道亦佛亦儒的白啊,你强烈而炽热的情感,是历史里的一条宽广大河,长流不息。你若当上宰相,还有那些光芒万丈长的李白吗?
126.读雷颐《帝国的覆没》,始知这么个细节,也许又是一个改写历史轨迹的“偶然”,当然也是一家之言,权当一种历史视角吧——《海国图志》在中国被禁遇冷二十余年,但是,该书1851年传入日本,到1856年日本就刊印《海国图志》各种版本达二十余种,对日本的明诒维新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127.吴晗《朱元璋传》,对这位明朝开国皇帝的评价不高,“最残暴最极权”等若干个“最”字形容。确实,一匡天下言论,二统寰宇思想,三恐海内义士;以怖治国,废相权、设特务机构,集朝堂权于一身——然而,以史观之,这位洪武帝也只是做到了空前而已。
128.“他们的生活就像永远不会结束的野餐。”毛姆在一篇小说中对生活的形容,这也许是最好的形容,对于热爱户外的我来说。
129.《顾城哲思录》中摘了一首他的短诗,“人生不能有目的,因为目的是空的;人生不能没目的,因为人生是空的。”看起来有点玄学,然而有求必苦,但也并非躺平,这实在是一种生命内在的安排和奇妙。
130.“满街都是茫然的人,一阵风就能吹起所有尘土。”顾城的这句话妙啊真啊,不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一个比顾城的时代更茫然的时代。
131.贝多芬写道:“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的爱田野……我爱一株树甚于爱一个人……”罗曼-罗兰《贝多芬传》中的贝多芬,“似乎靠着自然生活”,在维也纳时,每天他沿着城墙绕一个圈子。在乡间,从黎明到黑夜,他独自在外散步,不戴帽子,冒着太阳,冒着风雨。从小我的偶象之一便是贝多芬,奈何我却没有音乐细胞。一个热爱自然的贝多芬,可亲近的贝多芬。
132.“交响曲引起狂热的骚动。许多人哭起来……可是胜利是暂时的,对贝多芬毫无盈利。音乐会不曾给他挣什么钱。物质生活的窘迫依然如故。他贫病交迫,孤独无依,可是战胜了人类的平庸,战胜了他自己的命运,战胜了他的痛苦。”伟大却承受着贫困,让人感到无力、无可言说。罗曼-罗兰在写《贝多芬传》的时候,一定也感到了痛心吧。
133. “他对妓女有一种真正的父爱。”左拉给法国六位文豪立传,写福楼拜的这一句最为动人。一个人的精神等级不是对上、而是由对下层人物的姿态所决定。
134.“樹色凝深谷,人語落孤峯。試問同遊者,青山高幾重?”读《看懂石涛》,这首石涛自己题的悠遊歲月的寫照诗,吾颇喜。
135.“我们将在春天交媾,在我熟悉的某丛树枝下,在某个隐蔽而长满苔藓的地方。”安德烈-纪德《人间食粮》,交媾这件事是可以如此诗情画意。
136.一个阳光明亮柔和的周五下午,获作者黄蓉女士赠书《讷河往事》。书中的特大案件来自于现实,对于看过若干恐怖犯罪电影的我来讲,也感到恐惧与震憾。作者以警察为视角,通过追寻警察故事牵出背后的人性之多面,也是一份特别的叙事。这也是一个“好”的电影题材,“好”指故事本身的惊心动魄,更指一个故事涉及的人性之广泛。如果拍成电影,除了追寻警察故事,是不是也会提供更多犯罪背后的思考、对生命的追寻,从而有一个更广阔的关于人与生命的空间?
137.川端康成在《初秋山间的幻想》一文中说:“我不可能认为这种轮回转生学说是完全可以打开宇宙神秘的唯一一把钥匙,不过,我倒觉得它是迄今人类的思想中最美好的东西之一。”这番话颇有点意思。科学的进步,也许反而在证明着宇宙万物与万灵万性在遵守着这种规则?其实信不信是次要的,宇宙观才显重要。
138.”和煦的阳光洒在他的肩头,清晨的空气沁人心脾,心头还涌动着昨夜的欢情,精神上是一片宁静,而肉体上也舒畅而满足。宇宙再大,对他而言也大不过是她那衬裙的丝裙边。”福楼拜《包法利夫人》中的这段描写,细致入微,其中还有令人感动的东西。这是写曾经从不快乐的查理。世界上也许就有一种叫“从不快乐的人”。
139.山家清供者,乡居粗茶淡饭之谓。林洪《山家清供》,印象最深者,乃“石子羹”一节,“溪流清处取白小石子,或带藓衣者一二枚,汲泉煮之,味甘于螺,隐然有泉石之气。”得韦应物之“归来煮白石”之情境。又一则,鄱江士友命饮,供以“酒煮菜”。非菜也,纯以酒煮鲫鱼也。简单易行,可下厨房试之。
140.宇宙最终也将不复存在吗?消亡的物质又去了哪里?这般追问,似乎真的只能一切归“空”了。读《万物有时》:物理学家现在认为,在无法想象的遥远未来,甚至连质子都会分解。那时也不再有原子,任何东西——真的是任何东西——都将不复存在,包括宇宙本身也会死亡。
141. 温功义《明朝三大案始末》中有“洗屌相公”一说,可谓绝妙:明代的诸帝寿算都不高,常都是只到三四十岁便下世了,其原因也由于此。服春药最著名的首推明宪宗朱见深,他朝中的首辅万安,便是以进春药而青云直上的。时人称之为“洗屌相公”,也是由于这些事。
142.《本杰明·巴顿奇事》无疑是一部奇特而又杰出的短篇小说,多年前看过电影《返老还童》,即根据此小说改编,电影多了些温馨感动,然而小说原著更有厚度和穿透力。其中一段描写,喜而录之:本杰明简直想立刻向她求婚——拼了命,他忍住了这个冲动。“你正处在浪漫阶段,”她接着说,“五十岁……二十五岁的男人,过于钻营世故;三十岁的男人大都劳累过度而面色修白:四十岁的男人往往会花上抽一整支雪茄的时间来讲一个故事:六十岁……六十岁太接近七十了,只有五十岁是成熟稳重的年龄。我喜欢五十岁。”
143. 西蒙娜•薇依把死亡置于其哲学探索的核心。在她看来,学会如何死亡甚至比学会如何生活更加重要。薇依说,因为死亡是“人能够得到的最宝贵财富”,“最大的不散是滥用死亡”。(Weil 1997:137)如果我们浪费死亡,我们的人生将变得毫无意义。——录自《生死之间》。那么死亡和宇宙一样都是谜了,而性欲是意志的核心,“一切特权归根结底乃是生殖器特权”,这也许可算得我多年前的一则原创金句。
144. “因为女人本无种族门第之分,她们的美丽,她们的优雅,她们的风情万种,就是她们的出身,就是她们的门第。”重读莫泊桑小说《项链》,深深为玛蒂尔德感到辛酸而感动,这是个多么善良诚实的女子啊,搞笑的是当年,“正统思想”是将其作为“资本主义拜金女”进行批判;也许现在还是这样,那便足可悲哀了。
145.这是我第一次从某一本书里读到“帕斯卡赌注”的内容,有点意思,也许在某些方面,这个赌注的逻辑方式能提供点借鉴价值——“世人正是从《思想录》中找到了著名的帕斯卡赌注,论点如下:上帝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关于这个问题,必须选择其一,这一现存困境不可避免。如果上帝不存在,即便认为他不存在也没什么损失;如果他存在,那么认为他存在就一定能得到很多,而认为他不存在则会损失很多。因此,明智的做法便是赌上帝存在。”
146.读日本高村光太郎 《山之四季》,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这山里的时光,虽然孤独,但想想也是极美的,我愿我的理想归宿,被山包围的田园,无论山脚、山腰,或者山顶,都能找到田园般的诗意存在:“雪堆到一米高,就下不去脚了,到小屋的访客也绝迹了。我燃起地炉里的火,从清晨到黄昏,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工作,独处太久,反而渴望与人相见。即便不是人,只要是活物,任什么都好。乌也好,野兽也好,只要来了就好。住在山里,我才清楚地体会到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的意义。”
147. “梭罗认为,人必须忠于自己,遵从自己的心灵和良知;为此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生命十分宝贵,不应为了谋生而无意义地浪费掉,人在获得生命所必需的物质之后,不应过多地追求奢侈品而应有另一些东西:向生命迈进。”摘自苇岸《大地上的事情》引用梭罗的话。梭罗是苇岸最喜欢的作家,也是我喜欢的,喜欢那份精神自由。我和苇岸的相似点是,我也热爱农业文明;只是我也信仰科技的力量。
148.苇岸《大地上的事情》讲到一个前苏联作家阿勃拉莫夫,主张农村应该永存,“因为人性的主要贮存器之一,就是士地、动物和人同它们的交往”。这点我由衷赞成。
149.“但在作者自己,总觉得写得成诗不是一件坏事,这至少证明一点性灵还在那里挣扎,还有它的一口气。”徐志摩在《志摩的诗》一书中的自序,这篇序委实写得动人而富有哲理味,而这句话也道出了作诗者底层的那一份东西——性灵的挣扎。对我而言,说得太对了。
150.《吴晗晚年历史随笔》可看性很高,既有史实,又有观点,展现出了一个修为优秀的学者的纠偏能力。譬如对武则天的评价,吴晗认为武则天不只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同时,她还是历史上最伟大的妇女!史实依据有一点颇有启发——“不说别的,单就她在位时期,文献上还没有发现大规模农民起义的记载这一点来看,和历史上任何王朝、任何封建统治者统治时期是有所区别的。”所以说,民生是最有力的评判依据,放在今天亦如是。
151. 鲁迅兄弟周作人的书我是喜欢的,也不止一次记录。看那些文字,是穿越了时间娓娓而来。譬如读《雨天的书》喝茶一文,“喝茶以绿茶为正宗”,“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生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诚是茶中人语。
152. 周作人《看云集》有“三礼赞”文,即:《娼女礼赞》,三礼赞之一(《哑巴礼赞》、《麻醉礼赞》各一篇。《娼女礼赞》说,“总而言之,卖淫足以满足大欲,获得良缘,启发文化,实在是不可厚非的事业,若从别一方面看,她们似乎是给资本主义背了十字架,也可以说是为道受难,法国小说家路易非立(Louis Philippe)称她们为可怜的小圣女,虔敬得也有道理。”这算是为此一行业正名了,这位法国小说家的颂辞尤为角度独特。
153. “死亡之所以可怕,因为它是对生命的彻底否定,它使得生命存在的一切价值与意义都不复存在,使得生存本身成为一种以空无为结果的过程,而生命中又是有着那么多的美丽与欢乐,有着那么让人留恋的青春与活力。”读《独居寒山》,讲述的是唐代诗僧寒山,书作者周学锋虽不熟悉,不过这段对死亡的描写想是体验之说。而我倒有个关于死的选题,希望终有一日也能成文若干。
154. 读美国人杰克·奥德尔写的《叔本华》传记,对这位以悲观主义闻名的哲人,颇有些新的认知,“据人们传言,叔本华年轻的时候长相英俊,衣着考究,说话机智风趣,颇得异性青睐。终其一生,他都保持着活跃的性生活,虽然从来没有结过婚。在晚年,他终于得到了追求已久的世人的瞩目。实际上,他的主要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多年来一直被忽视,直到19世纪40年代末,它才受到一点关注。”我在想,一个人若能终其一生保持活跃的性生活,其实很难真正被任何悲观所击倒的。
155. “不管发生了什么,什么也没发生”。这是一句警言,又是哲言。《房间里的大象》对“群体性沉默合谋”有着深刻描述:“沉默是一种集体行为,它包含了某个特定信息的发出者和接收者,以及双方通力合作以回避此信息。和说话只需要一个主角不同的是,沉默需要合作。正是这些绝口不提房间里的大象的人和相应不张口提问的人的集体努力,才构成了合谋。”道理与事实皆有指人心处,然而有时候,沉默却是最大的武器。
156. 读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印象最深者乃是“死果”一章,讲一种厉害的巫术,而且从三毛的叙述来看,讲的都是真实事件,遗憾的是,为何三毛女士当年没有进一步描述这种巫术的来龙去脉?如果这巫术存在,则又是神秘主义力量存在的一例。
157. 近日偶读一本《李国文说宋》,最感兴趣者乃是书中提到的赵匡胤立的不杀士大夫的誓碑。关于这块不杀士大夫的誓碑,首见于宋代叶梦得的《是暑漫抄》:“……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事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杯不得连坐支属。’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书作者诚言,中国封建社会,一共有过三百多个皇帝,只有这位宋朝的开朝皇帝发了不杀士人的誓,舍他,无人敢做这样的承诺,而且,大宋王朝三百年,勉勉强强也还是按照他的誓言去做,不杀,或者尽量不杀士大夫,所以,他真是很了不起。当然,是否真有立誓碑一事,历史上倒也存疑。
又跟唐朝比。作者认为在中国历史上,实施禁夜令最坚决的莫过于唐朝,取消禁夜令最彻底的莫过于宋朝。两相比较,宋朝经济之繁来,市场之兴盛,物资之丰富,商业之发达,远超过唐朝。就因为一个禁夜,一个不禁夜,一字之差,天壞之别,这才开始中国人的全日制中国。也算是一个新的认识。唐的禁夜令是否如此?值得他日另寻史料一看。
-by 冯一刀
在 “两分读书” 上有3个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