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美国诗人C.D.莱特的诗,想像新奇大胆,读到两首,喜欢,录之。
我会把双腿像一本书那样打开
让一束束柔软的光
降落在我们的书页,像通向
温室的门,仙人掌在里面开放。
——出自“写在我们可以相互摧毁的时代之前夜”,唐小兵 译
又一首,书一样的礼物(唐小兵 译),整首录之,这是女性表达自我、描写男性的佳作:
罗德岛上
所有的
灯火都熄灭
人们纷纷躺到
床上
我仍然醒着
在读
在重读
盼望已久的
你的
散文般的
身体
震惊于
如此的饥饿。
248.爱默生在其散文“论美”中谈到,“人假如朝夕营营,为俗务所累,或者惯与俗人交游,觉得身心受到束缚,一旦回到自然界去,自然就可以发挥它医疗的妙用,恢复身心本来的真如……我们如要保持眼睛康健,视野就一定要广网。只要我们的眼睛能看得远,我们就永远不会疲倦。”深以为然,在自然中,一个人的欲望也会不知不觉地被降低。
249.“暴政是类似于沙漠的一种政治形态,代表那些使得人类的生存变得十分艰难的恶劣条件。而极权主义则是一场吞噬一切的沙漠风暴。”伟大的思想家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所告知的这一点,绝非危言耸听。
250.漠泊桑真是一个伟大的短篇大师,他短暂的生命和创作生涯,创作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又多上乘佳作,今天的人读了,也完全没有隔代之感,令人心酥。
251.“人生不能离开对外观的迷恋,否则必定陷人悲观主义深渊而不可自拔。人如同音乐中的不谐和音一样,原本就包含着不可解决的矛盾,渴望无限却终有一死,洞察必然而自身却只是大自然的偶然产物,憧憬神圣却又根除不了兽性。”周国平主编的《诗人哲学家》一书中,他自己当仁不让地写尼采,这段话直面人生的根本,颇实用。
252.又,“尼采比较了三种人生观,认为印度的出世和罗马的极端世俗化均是迷途,惟有希腊人的艺术化人生才是正道。出世和玩世都是生命的自暴自弃,艺术却是生命的自救。希腊人对于人生的痛苦体味最深,起没有自暴自弃,这正是因为:“艺术拯救了他们,生命则通过艺术拯救他们而自救。”尼采写了《悲剧的诞生》,他自己的人生,结局却也是悲剧的。不过三种人生观的比较,颇值得玩味。
253.又 接上一条,“这面孔嘴角上堆满了微笑,但双眼却是忧伤的。“方鸣在《狄尔泰:生活是什么?》一文收尾的这句话,录之。以前我只知有法国伏尔泰,原来德国还有个哲学家叫狄尔泰。
-by 冯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