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地狱:人生苦难到头时

初听《破·地狱》这部电影,只觉得片名有点怪异,没想到是一部深沉的影片。香港影坛也并没有死,尽管需要艰难求生——可如今,谁又不是艰难求生呢?

开始以为会是个枪战之类的故事,毕竟,枪战片是香港电影的传统“强项”之一。为了保持神秘感,在走进影院之前,我都一直不曾看过影片内容的介绍,未曾读过一篇影评。当电影开始讲述,才知道这是一个关于“为死人做法事”的故事。为死人做法事这个行业,在杭州的某些角落也有,我也亲见几回,少不了吹拉弹唱的场面,有的甚至还有法事师傅翻跟头表演之类。法事的持续时间通常较长,有的甚至连着要做三天。总之,热热闹闹、吵吵闹闹,人都死了为什么还不让人安静?这问题让人不甚困惑。不过,对于前去吊唁的生者来说,只能以尊重习俗和家属为重。

所以,当电影中出现法事的画面时,甚至让我觉得有点亲切,感觉这电影离自己的生活,原来那么近——香港那么国际化的繁华之地,也保留了为死者做法事这样的古老传统么?或者,用现在很多人的话来讲,叫保留了“陋习”。若不是电影,还真不知道在香港,“破·地狱”原来是指一种法事习俗。

人死之后,谁往天堂,谁往地狱,活着的人又何能知晓?这“破·地狱”三个字,或许就有破除地狱之苦的寄意吧?

一个人死了,在遗体化为灰烬之前,还不算真正完成与世告别。所以才要为死人化妆、穿戴整齐,让死者有一个干净、良好的仪容,完成真正的告别。当然,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温情脉脉往往是缺乏的;但现实的凌厉,从来都不缺,何况那刚刚过去的新冠疫情三年。电影因为有三年疫情这一特殊背景,尽管只是点到为止,懂的人都懂了;也因此,这部影片具有了现实意义,具有了历史感和沉重感。

也让很多人可能也有了感同身受。这种同样的感受和变化,发生在香港,既让人意外,又让人不意外。

为新人办婚礼,为先人办丧礼。做法事办丧礼,为的是超度死者,然而真正无法超度的是活着的人。电影台词表达了这样的理解,也正是这一点,让一个深守传统法事规则的人,最终选择了对女儿的温和妥协。

电影很容易让人想到多年前的日本影片《入殓师》。只不过,《入殓师》更多的是表达“死如秋叶之静美”,在影片叙述的笔墨上,也是集中于为死者整理仪容上,整个电影的画面是安静的;而在《破·地狱》中,有大量人物内心和观念的冲突,电影在冲突感的表达上,要远甚于《入殓师》。两部电影各有千秋,《破·地狱》完全可以媲美《入殓师》,在人文关怀的宽度和对生命思考的深度上,甚至都超过了《入殓师》。

人生到头,前方是座奈何桥。善良的人,一切苦难,到此都该结束了。

因观影片《破·地狱》,写此短文,以为一念。

-by 冯子明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