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一个尼姑引诱他

想让他循入她的空门

为什么你不能被我引诱

离开你的空门呢 他问

感到寂寞的孙悟空

从身上拔下三根毫毛

变出猴子和自己玩

可寂寞仍在他心里

人人都在说着

人人都不懂的词

比如消炎 革命

似乎只要说出来就懂了

让我们对杭州的野合圣地

万松书院

让我们对每片野合圣地

都心怀敬意 

说一个你热爱的诗人

我会轻声说出三个字——

惠特曼

不,我要大声说出这三个字

你说要玩弄自己

可你有值得玩的东西么

就连生殖器

都那么不伟岸

-by 冯子明

我不愿被衰老打败

倾听竹笋在春夜生长
倾听晨鸟在枝头啾鸣
倾听风声黄昏时掠过松林
倾听夏雨在瓦片屋顶击落

和日月星辰共享世界
啜饮来自山里的甘泉
品尝田垄间翠绿的菜蔬
欣赏庭院里的繁花角落

如今拥有健康的躯体
尚有能力接纳这一切
老天呵你待我可真不薄
可日复一日是谁在催着衰老

是谁弓背偻腰步履蹒跚
对盛放的玫瑰没有热情
老天呵你是否会不辜负我
我不做被衰老打败的老人

-by 冯子明

独自

独自攀登
独自徘徊
独自耕种
独自写字
独自阅读
独自旅行
独自冥想
独自迷失

独自采桑果
独自看风景
独自倚栏杆
独自品新茶
独自过新年
独自望南山
独自念故乡
独自爱自己

独自赤身裸体
独自双眼含泪
独自仰望星河
独自醉倒街头
独自弹琴幽林
独自享受清欢
独自墙前发呆
独自走向田野

独自一个人温暖
独自走进电影院
独自感受春天的细雨
独自品尝人生的滋味
独自触摸时光的消逝
独自喟叹生活的流离
独自面对一切有时并不容易
直到你独自从这个世界离开

-by 冯子明

读书录第二十五辑

234.看赛珍珠的小说《大地》,很有乡土味,了不起的小说,记录了一个时代中国农村的可悲命运,但王龙个体的命运轨迹有相当独特性,毕竟他是靠了两笔意外横财快速实现了人生的翻盘。小说似乎有个时间逻辑上的瑕疵:从王龙结婚那个年纪留辫、而城里人开始剪辫来看,故事始于清末民初,到王龙晚年70岁时,大约是五十年的时间跨度,那么应该是到了1960年代左右。但从小说叙事来看,一直停留在1932年以前(小说出版于1932年)。

235.“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击败。”这是海明威借一个老渔夫说出来的名言,但是我们看《老人与海》的最终结局,只是徒增了伤感。

236.罗马尼亚诗人布兰迪亚娜的诗,我最喜欢的一首是《孤独》,这首《父母》的诗也喜欢,感动。因为这就是父母的样子。

父母

布兰迪亚娜 高兴 译

父母随时为我们尽心尽力——

给我们生命,将我们养育得比他们还大,

然后悄悄地留在后面,通常一点也不打扰我们。

他们感到羞愧,自己太老,太弱,

太朴素,太平凡,不配当我们的父母,

他们在沉默中静静地望着我们,

为失去的时间内疚万分。

当天上的光芒陷入乌云后渐渐暗淡,

他们又将目光转向星星。

他们终于疲惫不堪,但依然毫不迟疑地

坐在地上,甘当我们的根基。

237.我说过要读更多的茨维塔耶娃的诗。

他走了……

他走了——我吃不下饭。

面包——也变了味道。

不管想伸手做什么,

事事都无聊。

……他曾是我的雪,

也曾是我的面包,

如今雪也不白了,

面包的味道也不好。

1940年1月23日

这是茨维塔耶娃的诗《他走了……》

给阿莉娅

在严酷的未来,

你要记住我们的往昔:

我——是你的第一个诗人,

你——是我最好的诗。

茨维塔耶娃给女儿阿莉娅写过多首诗,这是其中一首。

238.茨维塔耶娃是个悲剧性的人物,命运坎坷、凄惨。她承受了太多的苦,幸好她有诗歌。

离群索居……

什么人在广场上取得胜利——-

无须打听,也不必介意。

离群索居沉浸于内心———

把胜利埋葬在心底。

我能从这首诗里,远远地感受到这个女人当年内心苦痛的样子。

更多 两分读书>>

– by 冯子明

母亲永远死在了春天

母亲永远死在了春天
———哀母亲刘如英

堂前躺着母亲
浑身已冰冷的尸身
房子里灯火通明
一群人整夜不眠
守着夜等待出殡送行
母亲永远死在了春天

母亲死在我眼前
我呼唤她却无力回天
她也来不及说一句告别
在微寒的春夜
壁炉里火烧了一夜
母亲永远死在了春天

生于一九四零年代
血液里流淌的是土地
陪伴一生的家禽和草木灰烬
辛勤而无怨地劳作了一生
热爱旧事物不愿融入外面的世界
母亲永远死在了春天

她的身影清朗瘦削
活在自己朴实的内心中
不识字不识丁与世无争
如今活着的人为逝者操办一切
母亲永远死在了春天

我没想过

我没想过会接住你的爱
我没想过婚姻如此平乏
我没想过拒绝阴差阳错
我没想过是否会忘记她如何叫床
我没想过是否记得吻过她的乳房

我没想过一场病长久不康复
我没想过母亲会痛苦中死去
我没想过生活的深渊早早来临
我没想过会被失败不停打败
我没想过愿望一个个不停地落空

我没想过身心自由的味道
我没想过这辈子能走多远
我没想过遇上灾难会否侥幸不死
我没想过最绝望的会是什么时候
我没想过最绝望时会做什么绝望的事

我没想过未来是否真的会越来越好
我没想过要回到父辈们经历过的荒诞岁月
我没想过地球毁灭的一刻我的灵魂是否还在天上
我没想过地球毁灭和身边的每个人有什么关系
我没想过是否有超自然力量在冥冥中注视着这一切

我没想过是谁在安排着国运
我没想过能够拿什么去对抗
我没想过国运会成为个体命运的绞肉机
我没想过奇迹是否真的会发生
我没想过人是不是世间最胆怯懦弱服从的物种

该死的其实我都想过
在冷酷无情的命运里
我就是你 而你也是我

-by 冯子明

死人

一个人死前
想到自己最后
活着一身是病
活着真不容易
潦倒窘迫丧失尊严
求生欲却让自己苦苦支撑

这个人没有说太多话
然后死了

死人不会说话
但死人有很多话要说
一生的悔恨
对命运的痛陈
对不公的斥责

死人对这个世界满意吗
但死人不会说话

有些死人应该
向活着的人道歉
向其他死去的人道歉

但死人不会说话

活着的人在感谢
感谢世间还有死亡
感谢死亡带走祸害人间的恶人
感谢死亡带走饱受折磨的病人

几千年来
权力改变了世界
权力一直在改变世界
掌握权力的人主宰着生杀予夺
感谢世间还有死亡让某个权力终结
死亡给了人间再一次抛硬币的机会

死人的脸是一本无字书

-by 冯子明

读书录第二十四辑

228.韩国诗几乎不曾关注到过,读到女诗人文贞姬(1947- )的这首《爱情旅馆》(薛舟 译),值得一念。

我的身体里有爱情旅馆

我经常出入这家旅馆

请不要问对方是谁

因为随时可能更换

229. 王安忆说,“一个作家如果不能解释清楚他笔下人物的生计问题,那么他所写的灵魂也不值得相信。现在很多年轻人写的小说里,人物都是穿名牌,出入大酒店,游历世界,过着奢侈的生活,但这些作家可能没有想过,人物的身份和收入够不够支付他过这种奢华的生活。如果作家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他笔下的灵魂可能就是假的。”(谢有顺 《成为小说家》)这话说得很到位,没有生活阅历和宽广的知识结构,怎么写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好作品呢?小说家需具备实证精神。

230.美籍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说:“我到过许多城市,许多国家,但没有养成世界主义的习惯,相反,我保持着一个小地方人的谨慎。”(《米沃什词典》)波兰是个让人心生念念的“小地方”。

231.罗马尼亚诗人布拉加有一首《夏娃》,备感一种神秘和浪漫主义,摘录如下。

夏娃

当蛇将苹果递给夏娃时,用银铃般在树叶间

回荡的声音同她说着话。

但它碰巧还向她耳语了几句,声音低得不能再低,

说了些《圣经》上没有提到的事情。

就连上帝也没听见它到底说了些什么,尽管他一直在旁听。

而夏娃甚至对亚当也不愿透露。

232.读希尼自选诗集《消失的岛屿》,咱们好吃的牡蛎,在诗人笔下,成为一种诗歌源泉和灵感。特别喜欢这几句:

我愤怒了,我的信赖无法再寄托

于明媚的日光,像诗歌或自由

从海中倾泻。我要吃下这一天,

细嚼慢咽,让它的浓香

激发我成为动词,纯动词。

233.钱钟书《七缀集》里讲到朗费罗,提到朗费罗的《人生颂》是破天荒最早译成汉语的英语诗歌,这一典故在我编选《世界为你献上三百首诗》时,就有所知,自然,这首诗也入选了这个三百首名单。少年时代读到的朗费罗诗句星“即使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沉着。”令人印象深刻。其实今天我也用朗费罗的这句诗自我勉励,原来我的希望一直在一个个落空。

-by 冯子明

更多 两分读书>>

那个时候我们多么快乐

那个时候我们多么快乐
没有什么可以担心失去
每一天都有食物与荷尔蒙
对于明天无需设想和计划

那个时候我们多么快乐
没有什么需要渴望拥有
大声欢笑的时刻总那么多
日夜都拥有着彼此的气息

那个时候我们多么快乐
没有什么值得徘徊忧虑
半夜三更我们在街头相遇
寒风中接吻枕边喃喃细语

那个时候我们多么快乐
没有什么会被制造顾虑
手里没有半点房产和资产
总能给予彼此想要的欢愉

那个时候我们多么快乐
如今我们已达抵一片苦海

-by 冯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