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允许我幻想

如果有一天
我已无力
仰卧在床
请允许我
幻想
请允许我
舌尖抵达你身上任一平方厘米
鼻息覆盖你皮肤上每一个毛孔

原谅我
不曾幻想自己
成为布道者
苦难的拯救者
人类的知音

请允许我幻想
某一个天上的神
垂下头来和我低语
于是痛苦从我身上远离
最后时刻我获得安静的力量
我的一生
我祖祖辈辈的一生
在我眼前浓缩成无限压缩的一秒

请允许我幻想
我是那么舒坦地离开
离开这个我又爱又恨
奉献过等待过的世界

请允许我幻想
自己不曾来过这个世界
而一切都可以假装没有发生

-by 冯子明

生日

让我在生日这天
说一些批评的话
而不是祝福
我不歌颂自己的生日
我早已放弃生日赞歌
如今对许多人来说
生日就是苦难日

很多逻辑被改写了
在这片土地上
年龄成为身份标签
在你身富力强时
生日即开始宣告衰败
宣告社会对你的格格不入
除非你占着某着位置不动

浮躁和怪吝空气阻塞了大地
蚂蚁一样的人群占满空间
却自以为得了终身安全保障
常识和甘泉水一样稀有
奇怪的价值观像马蜂一样嗡嗡作响

即使我心有不甘
我依然大声宣告不愿年轻十岁

-by 子明

做回孩童

让我们做回孩童
在爱人的胸脯里
在父亲的沉默里
在妈妈的指尖里

当我们做回孩童时
我们的精神充盈饱满
我们的肉体有所依赖
我们只有满足而无抱怨

当我们不再是孩童
天上万能的主宰啊
我们仅仅请求你
让母亲们做一个像样的人
让父亲们的寡言可以信任
生活能够自理
吃得下睡得着
能行走即使并不如风
能说话即使并不流畅
这就是做一个人的请求

当我们做回孩童
幸福的感觉和羔羊没什么不同
如今我们忘记了无忧无虑的味道
一切都已模糊
不过时时记得自己是个人
而作为人的痛苦清晰可见

-by 冯子明

怀疑

怀疑过人生
怀疑过命运
怀疑过上帝
怀疑过轮回转世
怀疑过是否足够爱母亲
怀疑过母亲是否懂得如何爱自己
怀疑过自己是否足够爱这个世界
怀疑过道路有没有尽头
怀疑过现在未来
怀疑过死亡
怀疑过光明
怀疑过爱情

最后
这些我不再怀疑
并且相信一件事
我在用灵肉和性情写诗
肉体会腐烂 灵魂会长存
我的诗会腐烂
但我的诗也有灵魂

写诗可以维持内心
我的诗并没有免受恐惧的自由
一首诗可以是哲学著作
也可以是一部史书
或者深远的长篇散文
一首诗可以是它想成为的任何样子
而我始终是我自己

-by 冯子明

生日

让我在生日这天

说一些批评的话

而不是祝福

我不歌颂自己的生日

我早已放弃生日赞歌

如今对许多人来说

生日就是苦难日

//

很多逻辑被改写了

在这片土地上

年龄成为身份标签

在你身富力强时

生日即开始宣告衰败

宣告社会对你的格格不入

除非你占着某着位置不动

//

浮躁和怪吝空气阻塞了大地

蚂蚁一样的人群占满空间

却自以为得了终身安全保障

常识和甘泉水一样稀有

奇怪的价值观像马蜂一样嗡嗡作响

//

即使我心有不甘

我依然大声宣告不愿年轻十岁

-by 冯子明

天台山访隐士

想起曾经去天台山访隐士的事来了。

那时,我从一家互联网大厂裸辞,听说天台山上有隐士,便一个人上了山,想去寻访一番。在山顶,我打听之后,山上的人告诉我,确实有人在不远处隐居。沿着打听来的路线,在一条林间的小路上走着,听着竹林掀起的风声,果然见前方路边有一座茅草屋。不过,走近发现,这一间茅草屋并无人居住。继续前进一段路之后,却在山坳里看到了另一座茅草屋,屋顶似乎还升着炊烟。于是我不由加快脚步向那茅草屋走近。及至门前,发现屋内有一名道士装扮的男子,个子不高,年纪看着也不大,身上和脸上,干净利落。那么,这便是我要寻访的隐士了。

说明来意,对方挺和善地请我入座、喝茶。屋内陈设简单、朴素。我和隐士具体聊了些什么,已经记不太清了,记得他大概向我介绍了他的身份、经历,是个外地来山上隐居的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坦诚——他告诉我作为隐士,需要遵守一些戒条,而最难戒的则是“淫戒”。我问隐士在山上基本生活物质何来,他倒也并不隐埋地向我说明,山下有善心人,会定期无偿送米上山。我和隐士的对话谈得并不很深入,可能那时我的人生阅历毕竟也还有限。我后来问自己何以会对隐士产生兴趣,答案是自己的内心,也许有某种类似的天性。

多年后,我读到美国作家比尔·波特的《空谷幽兰》、《寻人不遇》等书,大为亲切。想不到的,一个美国人,却对中国的古代文化,有那么深刻的痴迷与了解,实在是很有意思。这个美国人非常熟悉中国文化,他去了终南山寻访隐士,记录下隐士的生活;寻访一些中国古代诗人的故居或安葬之所,然后倒出一杯酒,凭吊那些古人,口中还背一些古人们的诗篇——这些独特的行为,在我们世俗的眼光看来,有些神经叨叨,甚至可能会被叫做“迂腐”——这样的行为,中国人也许不屑于做,却教一个美国人做了。当然,我是欣赏这个美国人的中国人之一。

我将比尔·波特视为我的异国知音。

至于我当年在天台山寻访隐士,倒并不是为了凭吊什么,或者为了得到隐士的指点之类。的确,那时候个人在情感生活上的低迷,是我上天台山寻访隐士的重要原因,以至于我在路边见到那茅屋,竟写了“路偏茅屋生,迷惘落一身”这样的诗句。事实上,不同隐士的人生背景千差万别,而真正的隐士,我认为需要在文艺或某方面的学术上,有相当高的个人修养才行。坦白讲,比尔·波特寻访到的那些隐士,符合我心目中隐士标准的,可能也并没有。

和所有对隐逸行为有天然向往的人一样,我心目中的隐逸偶像首先是陶渊明。

天台山上,自然也有过知名的隐士,不过,却是僧人。比如“诗僧”寒山,生前寂寞,死后荣光,声名其实直到近世才渐大。《全唐诗》上对他的介绍是:“寒山子,不知何许人。居天台唐兴县寒岩,时往还国清寺。以桦皮为冠,布裘弊履。或长廊唱咏,或村墅歌啸,人莫识之。”如此看,则寒山实在是一个苦行僧。在那样的苦行生活中,还能保持着积极的诗文志趣,实显“诗僧”本色,譬如他的这句诗:三界横眠闲无事,明月清风是我家。

除寒山外,又譬如拾得与丰干,亦是著名的天台山诗僧。一个僧人仅仅会做诗还算不上诗僧,必须能做得好诗方算。能做好诗的僧人,大概要数唐朝最多。寒山、拾得,还有德诚、皎然、灵一、王梵志等等,这些个唐朝和尚,都是有才华的诗僧。本质上,那时候的出家为僧,对于求隐的人来说,也是另一种隐居。如果是置身于香火旺盛的寺院,则不但是隐,还是“大隐隐于市”的隐了。

只是这么些年过去了,不知道当初天台山上相遇的那名隐士,如今可安在?也许,当年那些作为隐居之所的简易茅草屋,亦早不复存在了吧。

隐居的门槛当然是越来越高了,对于绝大部分现代人来说,这几乎就是可望而不可求之事。在我老家不远处的山间,海拔700多米的地方,有一个村庄,整体被改造成了民宿。那些杭州上海等地的客人,周末不惜用几个小时的时间驱车前往,花费数千元,只为了求得在山间隐居一晚的待遇。他们在周日返程的路上,心情许是沉重的吧?至少难有轻松欢欣之感。有的人原本乡村出身,奋斗了半辈子,才在城里拥有了钢筋水泥砌筑而成的若干居室,没想到,他们内心真正向往的,却是回归乡村。

在这些人的少年时代,都曾经意气风发、志向勃勃。但是若干年以后呢?譬如现在,譬如我,对世界的看法,对志向的理解,已经全然不同——从过去一心想着“跳出农门”、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到如今却是渴望有一天能够离开城市回到乡村生活。然而,城市已经成了衣食父母,想离开的时候,却已经难以离开了。

我们的社会生活节奏正在变得越来越快。节奏的加快,与时间成为历史的速度,正越来越成正比化——比如一年以前的事,现在甚至都可以称为历史了;若干年后,也许人们将对昨天都充满疑问,昨天将成为今天的历史。当年横在眼前的那道农门,终于是被你跳出了,然而夏夜的星空,宁静清爽的空气,荧火虫的微光——这些难道竟能在城市里找到吗?而从下岗到失业,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国家,都不再显得温情脉脉,你在城市里的生存压力,只有你自己来承担、自己接受生存压力的逼迫——尤其是对那些农村出身、尚未在城市里立稳足跟的“新城里人”来说,这种感觉尤甚。

我怀念那个在天台山寻访隐士的上午。现在想起来,好像是昨日一场梦,时代的车轮,竟已滚滚地从我身上又碾过去了十五年。

当然,隐居不是鼓励人坐吃山空,更不是躺平不奋斗。隐居不过是一种人格追寻,生命追问。隐居就是现代人的一个梦,但是这个梦,你千万不要轻易打碎它。

-by 冯子明

失忆

我记得你的肉体
高耸的乳房比麦田金黄

我的记忆里
肉体也是
痛苦的土壤
折磨的源头
灵魂寄居在肉体内
观望着悲哀的发生

趁着我们有记忆
也让我们回到
河床裸露的草地上
那是可以恋爱的地方
回到母亲的子宫里
回到我们的初次相识
回到第一次写情书
回到第一次面红耳赤
回到情窦初开
回到纯真年代
回到有梦的年纪
回到为梦想干杯的那个晚上

回到那一天
你清澈的目光春意荡漾
爱欲的潮水涨满我胸腔

如今这一切都已消逝
成了没有意义的事
我残破的身躯时日无多
正如这支离破碎的世界

我只是想在离开前
告诉你———
那一瞬间
时光在我指间已停了千年

注:假设自己在病床上写下这首诗

-by 冯子明

我念过悉达多的名字

病房里静悄悄
病人终于暂停了呻吟
走廊里也没有护士奔跑
这真是对除夕夜的厚爱

我在夜里琢磨着诗句
年是新的
日子是旧的
不过如此

当午夜到来时
我将去往何方
我也无处可去
我将在午夜拯救午夜

我有一份冬天里的计划清单
在老房子的泥墙下
烧起火炉取暖
然而冬天已经过去
我还在病房外的长廊上徘徊

我在心里念过悉达多的名字
然而人是人佛是佛
即使人性即佛性佛性即人性
我只是在心里念悉达多的名字
却拒绝了烧香拜佛叩首

我看着病人的痛苦没有一丝减少

-by 冯子明

欲望

晴朗的天持续了两个月
这并不令人欣喜
因为违背了自然法则
就像假如造物主要抛弃我
我会渴望没有负担地死去

现在我渴望站在窗前
看雨水打湿玻璃
或者披一件雨衣
把雨水带进屋子

然而我在床上不能动
为什么不把我变成一棵树
也不必等来生

变成一棵树之前
请让我想念
一个野性女子
而自己是一个孤单
内心狂野与平静的隐士
多年来
我已经平息了欲望

但此刻我的欲望
在一生中最为珍贵

-by 冯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