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亭记

那可是凤凰山,当年游走凤凰山,是从万松书院入门,然后沿后山而上。路到山顶,经常碰到岔路,因为当年走了另一条,所以才留下今日方走之路。独自寻访未走过之路,乐趣亦然。下午的阳光透过树隙漏进山中,又有微风拂面,风影柔和,心爽神怡。且走且看,不多久便寻到了一间亭子,原来就是凤凰亭,正是和我窗户面对面的那间亭子。

凤凰山上凤凰亭,立于山顶,环望四周,不想西子湖、钱塘江、西湖群山以及几乎整个杭州城,都在眼前了。真是一处不错的赏景点,胜过玉皇山顶。

看罢西湖,再望钱江,远眺群山,俯瞰杭城,然后双眼合闭,任山风拂面,不肯离去。忽然心生诗意,默念几句,竟然也合成了一首绝句(中间有两次小改)——古诗规则复杂,我只求达意。诗题且称之为“凤凰亭咏”吧,如下:

凤凰亭咏

冯一刀

凤凰亭中观风景,

西子温柔钱塘停。

一览山河江湖情,

都市中人何处行?

最后一句“都市中人何处行”原为“都市中人只知行”,友人东凯兄建议将“只知行”改为“何处行”,倒是颇合此时期我的处境;当然亦可形容许许多多的都市人——好景自然在眼前,却不知欣赏,只知道如何做一个都市人,整日终年沉浸在商业文明的气息之中。都市人么,几乎都成了商业人而非自然人了。

可是又能如何呢,做了商业人的人,是决难做回自然人的。美丽宁静的瓦尔登湖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享受,给我们一个瓦尔登湖又能怎样呢,恐怕只会让你觉得孤寂难忍,终日和山野为伴,以致精神崩溃。一个浸淫在商业文明中的商业人,离开了商业社会几乎是寸步难行。

即便是想做一个自然人,想做却未必做得成,因为成本极大。做自然人方方面面的成本,都远远大于做一个商业人,既然如此,做一个商业人纵然有万般苦恼不快,为什么又不做一个商业人呢。

小小的凤凰亭呀,你能懂这些么?我真盼望有一只凤凰从天边飞来,她是一只神灵凤凰,懂得我所有的心思,能解开我所有的心结,告诉我未来的路。

然而凤凰亭上只有商业人,而落日的余晖已经越来越黯,虽然那仍是美丽着的一轮落日。但是,下山去吧,于是我又回到了商业社会。

-by 冯麦狄 2009.9.6 杭州

再访凤凰亭

上凤凰山,再访凤凰亭,不想居然迷了路。

好在迷路也有收获——若不迷路,我也就不知道前面原来还有些有趣的去处。比如,树木葱茏之处,在平整的山面上立着一群大石块;走到山腰去,有一个“圣果寺遗址”——还真是一个遗址,山壁上刻着宋朝留下来的十八罗汉石像,石像附近有一间小平房,却不知道守房人是谁,门口是一片干涸了的小池子。若是按年龄计算,这小池子也有上千岁了吧。林木间,是几畦绿油油的青菜,大约是那守房人的作品。这里,倒像是一个隐士的居处。

寻访了这山岩石壁,往回折返,终于找到了凤凰亭。在亭上立着,举目四望,钱塘江、西湖、群山和杭州城都在眼皮底下,然而天空却阴沉得很;天空底下的城市,也阴得很。这样的天气,是最差劲的,既非晴日里的湖光潋滟,又非雨天里的山色空蒙。所以,我这脑子里,只冒出两句“暮色清风里,独立凤凰亭”,下面的句子却怎么也接不下去了。应该拿个相机把这阴敛的天气拍下来,好有个比较,对不对?

相机,也不必好相机——没有昂贵的相机,那又如何呢?好相机并不会提高你的审美能力,而审美情趣则更难以提拔了。何况,要拍的是这并不美的情趣。

看看那些暮色沉沉下的人们。人们应该住在哪?人们应该住在山脚下,住在江湖边,住在蔚蓝的大海边,住在宁静柔和的田园里。终于有一天,人们将明白“顺应自然而活”。其实人们都明白,他们只是无法控制让自己停下来。最简单的愿望却最难实现,这样的处境,无论放在某个个体身上,还是放在宏观的群体层面,都是逃脱不掉!你想与世无争,世却一定要和你争。

这日子,是我们必须要理解的。

2010年1月25日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